凡读过《三国演义》小说、看过《三国演义》电影、或听过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分别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里主讲的“易中天品三国”、“正说三国人物”的朋友,那你对刘备及其“三顾茅庐”的故事就不乏有所了解了。
一.刘备其人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时曰:“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用现在的话说:“刘备这个人不怎么爱读书学习,喜养宠物骏马、猎狗并以骑马射箭取乐;爱好弹拉说唱、听歌看戏,穿戴时尚、讲究仪表;身高一米七五,两手下垂超过膝盖;双耳垂肩,眼睛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谈,善待部属、礼贤下士;喜怒哀乐不轻易流露于脸上,城府较深;爱交些侠客志士为友(如‘桃园三结义’),年少时就以自己是皇室后裔而自居。”
刘备字玄德,生于公元161年,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刘备总是自称是汉景帝刘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的玄孙,中山靖王(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之后。
刘备少年丧父,和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度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他在商人张士平、苏双的资助下组织了一支队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初露锋芒,但由于力量弱小,一直没有固定地盘。公元196年,陶谦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驻屯小沛(今江苏省沛县),陶谦病逝后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曹操又上表推荐刘备做了镇东将军,并封为宜城亭侯。后徐州被吕布侵占,刘备依附曹操,在曹操的帮助下,“三英战吕布”将其消灭。公元200年,刘备占据徐州,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兵败,逃往青州依附袁绍。曹操攻破袁绍后,刘备南下依附刘表,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公元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帮助他联吴抗魏,经赤壁一战获得荆州地区。公元221年进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地区),公元212年至公元214年,刘备围攻成都,刘璋投降,刘备自称益州牧。公元219年5月,刘备占领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7月自立汉中王。公元221年4月在成都称帝。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击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荆州守将关羽战败被擒,荆州被孙权全部占领。刘备于公元221年7月亲自率兵进攻东吴为二弟关羽报仇,孙权派陆逊领兵5万抵抗。公元222年6月,两军在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县北)对峙,刘备于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至猇亭一带扎营40余座,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刘备不得不退守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4公里的长江北岸),公元223年4月,死于白帝城,终年63岁。
二.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三岁母亲章氏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湖北襄阳隆中(又说是河南南阳卧龙岗)隐居乡间耕田种地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拜师水镜先生(镜:明矣。如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照明镜、聚光镜等)—司马微(学识渊博、文韬武略,天文地理、布阵用兵,相面识人、占卜《易经》,是大名鼎鼎的预测高人)学艺。
诸葛亮自幼聪慧,虽说隐居隆中以耕种为生,但他忙里抽闲、勤奋好学、熟读史书、通古博今,喜钻兵法、善研谋略,天文地理无不涉及。尤其是拜闻名遐迩的水镜先生—司马微为师学习后更是如虎添翼。对“兵法、谋略、阵法、排兵布阵、天文地理、治国之道、占卜预测、相人识事”无所不通。
三.刘备“三顾茅庐”
公元201年,在曹操的逼迫下,刘备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备自镇压黄巾起义以来,曾先后依附多人,深感自己力单势薄、壮志难酬。刘备想:“老是东奔西跑的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不是长远之计。”公元207年,刘备亲自出马加快了物色寻访人才的步伐。他先向远近闻名的水镜先生—司马微求贤,刘备想请司马微出山相助,但司马微自称力不从心、婉言谢绝。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二人,并说:“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没多久,名士徐庶到新野帮助刘备策划军事,也向刘备推荐说:“我有一好友名叫诸葛亮,是罕见的人才,将军不妨见见他。”
司马微、徐庶两位高人先后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这说明诸葛亮肯定是人才了。于是,在公元207年冬天,刘备冒着严寒顶着雪花,三次从“新野”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未能见面,直到第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初次见面,刘备坦诚地向诸葛亮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渴望能得到其辅佐的迫切心情。诸葛亮深为刘备虔诚求才、心怀天下、理想远大的胸襟所感动。看着刘备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的大佛(福)大贵之相,诸葛亮心想这就是我要辅佐的人,于是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诸葛亮洞察天下诸侯分割、群雄称霸的形势,首先向刘备分析了“五大集团”的势力情况。认为:“目前曹操兵逾百万,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大无比,不可与其争锋相斗;东吴孙权,占据长江天堑地势,且祖孙经营了三代,地利、人和根基稳健,可联手抗曹作为外援;东北张鲁,远水不犯河水;荆襄刘表,虽说拥有荆州,但他懦弱无能,待机可以夺之;益州(今四川成都地区),土地肥沃、地形险要,但其统治者刘璋昏庸奢侈,人民怨声载道,随时可图。”
综上所述,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夺取荆州后即取益州,然后同西南少数民族和好,再与孙权结为盟友联合抗曹,等待天时、地利、人和时北伐,匡复汉室。刘备洗耳恭听诸葛亮安定天下的大计—即著名的《隆中对》后,思想豁然开朗,他顿时觉得诸葛亮就是自己多年来想要寻觅的人才。从此,诸葛亮就成了刘备的得力军师。后来,诸葛亮按照《隆中对》的计谋付诸实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从而,取得了步步为赢、“三分天下”的战果,成功地帮助刘备实现了匡复汉室的初衷。
四.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到的…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使我联想到:古人为何早在3千多年前就研究出《易经》这样一部预测学著作?并被后人作为“五经”之首传承下来?老祖先无非是想寄希望于后人都能当个明白人。故有:“识人者为君,识事者为臣,不识命者不为君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识字可以走遍天下,不识人你将寸步难行”的古训。还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像盲人骑瞎马一样的乱撞”之告诫。
刘备“三顾茅庐”求贤重用诸葛亮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的一生,要多读几本好书、多交几位高人,也许就因这本好书、这位高人,帮助你事半功倍地去实现你人生的最大价值。
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人都渴望成功。那么,如何借力使力来壮大自力?比喻:当我的智商低下时,怎么去“借脑增智”?当我的经济拮据时,怎么去“借钱增值”?当我想到达大洋彼岸时,怎么去“借船出海”?当我想孵化出更多的小鸡时,怎么去“借鸡下蛋”?只有学会了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力量,来强化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更快捷的迈向成功。假若你领悟了韩非子“上君者用人之智,中君者用人之能,下君者用己之力”的忠告,你就会不由自主的以刘备为楷模,向智者学习,拜高人为师,请大师出山,全方位的去借力使力,多角度的去聚集能量。早日达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境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语重心长。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举止言行与“预测”息息相关,比喻你清早一起床,一天的生活该买什么?到哪去买?工作时间怎么安排?都得运筹帷幄。一个人、一个家、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这样。如:国家“八五”规划、国家计委关于编制年度xx计划、国家财政预算、人们耳熟能详的“天气预报”等。铁的事实证明,凡是预测准确无误的,就能防患于未然;否则,损失惨重。如汶川地震。
然而,还有一些人至今不相信“预测学”是一门科学,偏见为是无稽之谈、骗人之术。针对这些人的模糊认识,笔者的回答是:除了愚昧,别无解释。
在三千多年的时光中,《周易》被人们推崇至今,被奉为千古不易的绝学。并将其列为“五经”之首,作为教科书教后人传承下来,可见老祖宗的良苦用心。今天,人们品读《周易》,可以更明白生活中的哲理,从而运用逻辑思维来辨明自己所处的时势和境况,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那些“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去拜神仙”的人,只能说是“不识命者,不为君子。”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辅佐成功的故事启迪我们:凡夫俗子学刘备,一定会借脑增智创大业。不信请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