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翁弟子班招生通知
  • 1
当前位置:首页 > > 优秀论文优秀论文

易经文化与“和谐人居”----中国易经协会常务副会长:彭永强

    凡是乘载人类活动或楼息的建筑物,都可称作“人居”。“人居”效应终极要求是和谐。要构建一个“和谐人居”的终极方法是要按照《易经》文化“天人合一”的终极理念。这就是和谐人居的三个“终极”。
    什么是“天”,天就是宇宙。《易经》称之为“太极”。
    什么是“人”,人是地球的产物。是天地万物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周易,系辞上传》指出:“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就明确指出,世间万物都在动,动则起变化。三极是指:天、地、人。易经以三画为卦,象征天、地、人(称为三才)再将两个三画卦,重叠成为六画卦,表示“三才”的阴阳匹配。只有“三才”的阴阳组合平衡,才能适应宇宙规律。顺畅而行,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概念。
    老子哲学认为,宇宙间有“四大”,即“道”、“天”、“地”、“人”。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乾·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期,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讯息)合其吉凶。”这种理念对我国建筑理论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这就意味着:建筑一个实体要从“选址”、“规划”、“设计”、“营造”等方面都要周密地考虑到“天文”、“地理”、“气象”、“环境”等因素,从而创造出一个兼“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良好居住与活动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
“天人合一”建筑观念,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相形取胜:
所谓相形取胜,就是通过对山川地貌、地形、地势等自然景观进行观察、比较、选用其优胜之地,其最佳建筑格局是:背山、面水、向阳。然而达到“避寒”、“纳凉”“日照”,及获取水质资源。从而安稳生活和开发商机。
二、相土尝水:
    所谓相土尝水是识别这方土水是否适合人的居住和生存,故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相土”标准是:“土细而不松,油润而不燥,鲜明而不暗”等为佳土。“尝水”标准是:“其味贵甘,其质贵轻”为佳水。
三、 藏风聚气。
建筑选址,除了选择水土之外,更重要都莫过于纳气。“气”是指新鲜空气。同时,亦带有空气流通之意。因为“气”是人生命的根本。
根据上述,“天人合一”建筑概念,可以归纳总结为:“和谐人居”以气为生机,以宅之形势为身体,以水为血脉,以土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吉宅的理念,吉宅会带来“丁财两旺”的效应。
 
 
 
《易经》文化与“和谐人居”(二)
     《易经·乾·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易经》六十四卦,是以乾卦。(纯阳)坤卦(纯阴)二卦为开始的,其余六十二卦,皆是阴阳交合的的产物。“保合大和”是表示阴阳之氣常远不息,永远融合无偏,这种崇尚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人居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意在构建“和谐人居”中体现了“天人之和”“人际之和”及“身心之和”。
根据上述,我们在营造“和谐家庭”与“和谐经营场所”的时候,可以确立两个规范的准则:
1:人与自然和谐。
      人们虽然身处人造环境有限空间之中,但却要做到建房时讲究来自“天然之理”和“天然之趣”。故立基时先究源头,和纳氣之去留和察水之来历,务求“因任自然”而达到天人之乐,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故现代楼宇都非常讲究靠山,面水,通风,采光和“阁”“亭”“榭”“馆”以及花,木,鸟,鱼等等设置。凡此种种,都是符合“天人合一”原理的。人居此景,必然心情舒畅,健康长寿。这种和谐效应比之长期居住在城市“石屎森林”中的人群好多了。综观城市人的“忧郁症”恐怕和“石屎森林”这个“怪物”有很大的关系。
2:内和外安。
     家庭内部组合之核心是个“和”字,在家庭之外务求是个“安”字。所有之住宅和“经营场所”也希望达到内和外安的目的,从这个意念出发,故此在营造“和谐人居”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文字”,“图案”“色彩”等“装饰”象征手段,而达到“崇尚和谐”为目的。
    如清代皇宫的主体建筑,就建有“乾清宫”和“坤宁宫”,这两座宫殿分别坐落在南北中轴线,前者是皇帝居住(北面),后者是皇后居住(南面)。这两座宫殿都是用“乾”“坤”二卦命名的。这两宫方位是“乾”为天(居上)卦理为“健”。“坤”为地(居下)。卦理为“顺”。“乾”为“纯阳”“坤”为“纯阴”。阳为大,阴为小,在六十四卦中,以“内卦”而言,“由内而外”曰“往”,以“外卦”而言,由“由外而内”曰“来”。乾下坤上,小往大来,二卦合成“泰”卦( ),其主要象征是“夫妻之和”(表示万民之父母能和谐相处)。在对百姓之家庭来说,夫妻之“和”是家庭“和”的根本。我们在参观北京故宫时都会发现,在宫廷内外会有不少绘上《易经》的有关的图案,和宫墙上涂上不少和谐色彩,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师在营造故宫时,务求通过这种效应使身居皇宫之君臣,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及起到培育君臣之“美德”为目的。
《易经》文化与“和谐人居”(三)
     《易经》断言:太极生两仪(即宇宙分为阴阳两极)。阴阳匹配就生出万物。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宇宙万物都是阴阳的组合体。俗语讲:“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就是这个道理。根据“易学”智慧的启示,我们在营造“和谐人居”的时候,就要按照“阴阳平衡”的大法去定位。这种勘测定位方法叫做“自然方位”。在建筑术语上叫做“辨方正位”。在《大清会典》中曾明确规定:“凡相度风水,遇大工营建,钦天监委官,相阴阳,定方位,诹吉兴工,典至重也。”故建筑定位的总原则就是“辨方正位,以正朝夕。”
     所谓“辨方正位”即辨别东,南,西,北的方位。从而选择最佳的纳气位置。
     所谓“以正朝夕”,从而选择日照采光的最佳位置。
其方法如下:
     一.“自然方位”:自然方位的勘测,应由专业人士去勘测宇宙时空发出的“讯息”地球人类的影响(包括身心的影响),其勘测的方法是运用已有六千年积聚下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因数据庞大,故在这里不再详述。
    二.“阴阳方位”:老子著之《道德经》四十二章曾断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说,万物都有背阴和向阳的两个方面。依照此为标准,凡能够接受到阳光的山坡和水岸即为阳。凡接受不到阳光的山坡和水岸即为阴。如属平原,则以山脉之阴阳方位相同而论。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定论:人居环境的定位以背阴面阳为最佳选择故不少人都采取“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作为房子的“大门”的方位。从而达到“冬暖夏凉”之效。在我国东北一带,都流行:“有钱不盖东西房,东不暖来夏不凉”的说法。晋代文献《博物志》亦有记载:“鹊巢门户避大岁(指宇宙时空的不良信息)此非才智,任自然也。”即是说,喜鹊也会避开不良讯息,这并非牠有才智,而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反映。
《易经》文化与“和谐人居”(四)
     《易经》数理的运用和“易学”的“方园意识”在营造“和谐人居”的设计营造中是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
    《易经》数理原于“河图”“洛书”,它所阐述的“天数”,“地数”,和确立以“五十五“为”大衍”之数,这些数理,内涵博大精深。建筑物亦十分注意吸纳这些“易数”为自己的本体。扼要地说若这些易数应用在“人居”里面的话,就变成一个陈局。并用“方位”这个名词去表达“局”的内涵。设局计有:“河图方位”“洛书方位”“易卦方位”“八门方位”“四门方位”“四德方位”“五行方位”“五色方位”“二十四山方位”“文化阴阳方位”“大游方位”等等。这些方位的确立与布局都是“为了使人居”和宇宙时空相对应,如果运用得当,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关系。莫等闲视之,但我们希望,建筑工匠若要运用上述方位去营造人居,一定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免弄巧反拙。
“乾”卦中指出:“乾为天,为园,为君,为父”。“坤”卦亦指出:“坤为地,直方大,为母”。这就是说:房子中的方园形状,它可以象征天地,父母,故建筑设计中人们就採用了“方园”意识去象征“天地之体”。故历代的建筑学家都可能会运用“体园法方,其国(家)乃昌”。“规天为园,矩地取法,合三极之道”的设计理念,以求“天人合一”之效应,如2008年我国举办之奥运,在场馆设计方面,就运用了“雀巢”为“园”“水立方”为“方”的“方园意识”为设计理念,为奥运营造了一个优质的竞技场馆。协助奥运得到圆满成功。再如,北京的“天壇”亦是按“方园意识”构建的,因为它是用来祭祀天地的故效法“方园”。
 
 
 
 
《易经》文化与“和谐人居”(五)
营造“人居”,应该充分运用“易学”象数。以取得“天人合一”之效应。
一. 以“三”为本。
    三者,在《易经》中是象征天地人“三才之道”或“三极之道”。因为“三”可以作为如下“象数”的理解,如1.“贯三为王”。就是说,能够融会贯通天地人“三极之道”的人方可称王。
    2.“以三为多”。因为在数量关系中常用“三”来表示“多,大,高”的意思,如三金为“鑫”,三木为“森”,三水为“淼”,三火为“焱”,三土为“垚”,三石为“磊”,三日为“晶”,“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3.“以三为礼”如“三浴”“三拜”“三跪九叩”“三鞠躬”等.
    4.“以三为界”,如“三令五申”“事不过三”等等“三”字是在“易学”象数中是个吉祥的数字。
二. 乾元用九。
   《周易·文言传》指出:“乾之用九,乃见天则(宇宙规律)”,就是说,若一旦出现“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的时候,仍然要善于用“九”。“九”是一个吉利和神秘的数字。在古建筑学中常用“以九代天”,在古供中就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凃九轨”的记载。北京“正阳门”为“天安门”原来的建筑高度就是九丈九尺,例证繁多,不再一一详述。
三.至哉坤元,用六永贞
      “坤”挂之“德性”是“厚德载物”。由于“坤”之“卦德”是顺天承乾,故有“六六大顺”之称。故不少建筑物都会设计“六幢”“六院”“六宫”等作为整体布局。以其达到“德厚”“柔顺”“柔静”之“人居”效应。
四. 阴阳象数。
阴阳象数的主要运用是:阴阳平衡,阴阳有序。故一些建筑物为取得阴阳平衡的效果。建前院用天数(奇数),建后院用地数(偶数),建经营场用天数,建后勤部用地数。这样,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
 
 
《易经》文化与“和谐人居”(六)
     《易经》文化博大精深,它的覆盖面大至于宇宙,小至于鸿毛。目前全球“攻读”《易经》的人,如恒河沙数。但能精通《易经》之人,在几千年来,却屈指可数。故《易经》被誉为“天书”。
      用《易经》文化去阐述建筑领域的内涵与外形都是十分完美的,但我们不要忘记,能全面地指导建筑文化者,却是我国在六千多年前早已创立的“堪舆学”(堪指天, 舆指地。亦称“风水文化”)。那时,《易经》一书还未问世。现时《易经》中所论述的建筑文化,它只是通过哲学的原理去印证了“堪舆学”的科学性而已。
    “堪舆学”在中国封建皇朝的时代,一直为皇家秘用,不愿供诸于世,其目的是为了运用“风水效应”使帝业千秋万代。
      由于“帝主”的专横,加上一些居心不良的江湖术士利用所谓之“风水效应”去愚弄行骗世人,导致本来十分科学的“风水文化”被蒙上一层阴影,因此被一些缺乏知识的人们将“风水”视为“洪水猛兽”、“封建流毒”。将一些真才实学存心济世的风水师称为“神棍”,这种现象是十分可悲的。幸而在2004年9月9日,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风水文化”的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继而在2006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了“风水专辑”,并指出:“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这是“风水文化”破冰之旅,是十分值得欣慰的。
     近两年,韩国已向联合国申报“风水文化”遗产,企图把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的“风水文化”抢过去。为此,目前我国不少有识之士正为此极力抗争,但可惜时间无多了。因为韩国申报成功的时间已经迫近。中国人若不奋力抢救这笔“风水文化”遗产,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