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太极”?
唐代孔颖达《正义》中说:“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历代易学家凡有言者,皆引用之。吾经近五十载对 “太极” 的实践思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为此论欠佳。
如果把“太极”简单地说成是指“天地浑沌时期”。那么,试问:什么是“两仪”时期?“四象”时期?“八卦”时期?《系辞》中的“两仪”、“四象”、“八卦”,难道是宇宙历史长河的“里程碑”吗?这显然不尽然。
地球乃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分子质点,其年龄至今约有46亿年之久。人类的年龄从近代考古学家发现的“元谋人”迄今约有170万年,而中华文明仅上下5千年。5千年与170万年相比,何等短暂?何况46亿年?人类科学发展到什么时候能解开“宇宙”年龄这个“谜”呢?所以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站在我们的立足点--地球上来设想一下,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没有文字记录)恐怕不知有过多少次高度文明,又有过多少次局部的或者基本全部的人类复灭。
因为“太级”一词是我们民族先哲创造的。《易经》“系辞传”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那么,“八卦”既是伏羲氏据天地万象所作,难道他是隔断了“四象”、“两仪”而生编硬造出来的吗?这显然不符合“认识论”。八卦被戏传为“天书”,它的神奇与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从时间上看,伏羲氏时代距今超出5千年,《易图的数字结构》中说“在大约距今万年的图片上有些刻划貌似卦画”, 而美国易经考古学会从亚历桑那州出土的7千年前的印第安人的采钵上发现有七个表意符号,这些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复》卦均相符合。鉴于此,我想在万年乃至几十万年或更长时期之前,我们的民族先哲已经总结出了“两仪”、“四象”、“八卦”。而地质结构的长期变化,使人类刻画在石头、动物骨或人造物之上的记载,经过无数次不可抗力的破坏或磨损,到伏羲氏时代,他经过对上古文明的发掘结合自己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复原总结出了“八卦”。所以我说:“太极”是我们民族先哲对宇宙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深刻认识的高度科学概括。是史前高度文明的结晶。“太极图”是对这一科学概念最精密、最尖端、最高超的图解。是对宇宙理性思维的一个剖面缩影。
请看:
一、“洛书”与宇宙天象和易经“八卦”易理的关系。
(1)洛书图
《周易平义,图说》云:“洛书盖取龟象,故载九覆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我认为:洛书盖取天象,雕于龟板。不是吗?请看宇宙“天象九星图”:
我们把两图认真核对后,必须也只能说“洛书”是“天象九星图”的规范。
(2)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洛书象数图”:
对比之下,“洛书象数图”是“洛书”图的规范。从洛书图中不难看出洛书只取九以下的自然数构成三组,每组三列,三三九宫,五居中宫。黑圈代表阴数地数,白圈代表阳数天数。
对于洛书象数图,我们把四边中点连接并把区域内阴数部分涂上黑色,就会发现:
一者:天数居“四正”之位,而地数居“四维”之方,真是“太极图”内元极宫中混而为一的元气以阳统阴,以阴抱阳极其逼真的运动形象。
二者:中宫等距离两宫之和正是中宫二倍,如此有四组,应四季,十数乃人之十月怀胎。
三者:九宫中横、竖、对角线上三宫一组之和均为十五,半月一弦,正合月之运转规律,如此八组,正为八卦。
四者:九宫中四条外围线上相对应的一组平方和相等:
(42+92+22)=(82+12+62)=101
(42+32+82)=(22+72+62)=89
正如俗语,大者100有余,小者90不足,这样它们平方和之差恰为12,应地球绕太阳一周为12个月(即1年)之意。
五者、以5为中心的对应四宫恰是一个十安架,十者定数也,应女人十月怀胎之意;而其平方差(92+12)-(32+72)=24,正是24个节气,揭示了一年四季的二十四个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
六者、据焦蔚方博士发现,如果把九宫作为数学上的距阵,其行列式的积恰巧吻合周天度数3600。
4 9 2
3 5 7 其积等于3600
8 1 6
七者、后天八卦图,完全源出洛书。请看:
二、“河图”与宇宙天象和《易经》“八卦”易理的关系
河图:
1.总观河图黑白圈,正如《系辞》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其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乃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不仅是八卦的大衍之数,而且巧合五星、五行之数,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以二十八宿为区划,遵循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在北极天空出现,每星72天,五星共360天。每一星出现在中天时,跟它相对的有一颗隐没的星,例如:水星,每天子时,巳时出现在北方;每月的初一、初六日、十一日、十六日、二十一日、二十六日,日月会水星于北方;每年的十一月、六月聚会于北方,其运动磁场必然作用于地球。故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合中央土。亦有把五以内称“生数”,五以上称“成数”之说,即天生一地六成之,天生二地七成之,天生三地八成之,天生四地九成之,天生五地十成之。对应的“生数”和“成数”处在同一方向上,可谓天地互生互成,不可分离。临近中宫的南北两组称奇数,在易理中本当用白圈表示属阳,在河图中却以黑圈表示属阴,河图中这一奇观大概是五湖五岳的表象吧。
2.从河图的外围上看,东之八与南之七,合为十五,为一月之上半月最佳态,其月象为东方木、朔,南方火,称之为上弦;西之九与北之六合而为十五,为一月下半月之最佳态,其月象为西方金、晦,北方水,称之为下弦;而中央土十与五为合态而为望,月属阴,负其外取“负阳”之义,日属阳,纳其内,取抱阳之义。这与洛书的内画-脉相称,同样揭示了月周期运转规律。
3.从河图内圈看,乃日之运行规律,日出东方卯时为阳,取数三,行止中天南方午时日中,阳极生阴取数二,三与二合为五,是一日之阳的最佳态。日落西方酉时属阴,取数四。北方子时夜半为阴极生阳,故取数一,为一日之始。四与一合五,乃是一日阴气运行的最佳态。一日之中子午卯酉的阴阳运行至和而合乃阴阳生化返全息规律。
4.从河图的内圈看,我们还可以看出五行的排列象数:“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5.内圈象数平方和恰是30,也揭示了月行一周的天数。此数加中宫5的平方数,即为河图全数,是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显而易见,河图与洛书的共同点:
1、都以五居中宫圆心点
2、都揭示了日月运行规律;
3、都揭示了一个以“五”为核心的阴抱阳,阳统阴即太极图中元极宫内阴阳抱负的运动法则;
4、河洛阴圈之和与河洛阳圈之和相等,即二圈相并阴阳平衡。这个合二而一的阴阳“平衡”体现在河图中宫:一阳分二阴,揭示了宇宙阴阳平衡的必然性。同时,二图中宫都以“五”个阳圈居之。可见,二图的核心是“五”。
5、构成物质宇宙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
6、构成物质宇宙的五大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慧星、流星。
7、地球上有五湖五岳。
8、从植物界来看,大多数普遍存在“五节分枝”现象。
9、从小宇宙看:人有五心、五脏、五官、五指、五趾;肺有五叶(左三右二)。从心脏伸出的大主动脉之分枝亦是五数--(1)四肢和脑;(2)消化道的附件恰巧亦归五统--胃、肝、胆、脾、肠。以小宇宙著称的人几乎处处折射着“五”的光辉。
10、在数学上,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1)正四面体;(2)正六面体;(3)正八面体;(4)正十二面体;(5)正二十四面体。
由此可见:“五”区别于一切自然数的第一特征--必然性。这揭示了宇宙的必然规律,正如先哲的伟大发现:万有引力和宇宙全息统一论,这是宇宙的必然规律。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五”的另一特征,一、二、三、四次方程均可用根式求解,而到了“五次方程”就无法用根式求解。未知性即不可知性是“五”也是宇宙的另一条规律。“五”为万数之“君”。因此,我们用“π”这个典型例子来分析。代表圆周率的“π”,早已被历代数学家公认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几千年来,人们始终没有找到它的规律性,被历史证明是“无理数”。但是,美国科学家矩阵博士却一口咬定“π”的第一百万位数必定是“五”。现在,他的预言终于被高科技手段,电子计算机验证承认。这就揭示了宇宙有一个以“五”为里程碑的周期循环规律。这一规律是宇宙奥秘王国的可知性。“五”揭示宇宙必然性、未知性、可知性的三大规律,是“五”居万数之君的三根必然支柱,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五”居中央,应天地而统八方,左右宇宙井然有序,循环无穷。所以,从河洛图中阴阳相合至和之数是“五”(八与三之差,七与二之差,六与一之差,九与四之差)九天星象图、河洛图都是“五居中央”。河图中央区域内非常奇妙地出现三“五”:上“五”为阳数之精华;临近下方之“五”为阴数之“精华”。如此真阳之“五”与真阴之“五”,即上“五”为天之精;下“五”为地之精。天地精化合而为人,人得天地合和全息,故为万物之灵,而周身爆发着“五”的辉煌。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必然归宿。因此,“洛书”、“河图”的圆心点必然是一个同心点。洛书是“太极图”中“元极宫”的速写,河图也必然是“太极图”的素描。现在最后验证一下,“河图”和“太极图”的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把河图中的黑圈用色块联结起来,把白圈空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河图竟然就变成了一幅“太级图”。“河图”中宫之“五”正坐“太极图”的圆心点上。真是妙趣横生。足以证明太极图把河洛先后天、日、月之精华至和归中而具足全息的宇宙统摄其内。正于当代最新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脑的结构正是一个太极图。
三、欣赏“太极图”
1.“太极图”来源于“太”字末笔之“、”,它是此“、”的放大,我们不方给它拟一个名字,曰: “太极点”。
2.不容忽视,“太极图”圆周是一个“无极圈”。 这个“无极圈”是围绕一个圆心点即“太极点”而存在。
对宇宙的认识,老庄“无”、“ 无无”、“ 无无无”的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圆心点和无极圈上。从宏观上讲,人类立身之地球,实在是个宠然大物,但它仅仅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太阳系也不过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分系,而银河系也不过是大宇宙中的一个系……追溯下去,无穷无尽。从微观上讲,亦表示了宇宙万象之中必然存在着小小小……小到肉眼看不到之象。“无极圈”变成“太极点”深刻揭示了这一思想。这个“无极圈”,只要人类有巨手妙笔及其相应之纸,把这个圆心作为同心点,这样作同心圆,它完全可以无限度地扩大,作出X个同心圆。亦可无限度地缩小。这样一个同心圆揭示宇宙内一个系,而这个无极圈内又深隐若干个同心圆,则X个系。而在每一个代表系的圆圈上(圆周是无数个与圆心等距离的点联结而成)的每一个点均可作圆心……,如此下去,又可作出X个同心圆。而此亦可成为若干圆的同心点如此继续,循环不已。以此为圆心点的无极圈内究竟有多少个系,只能用X作它的代表数。从“太极图”的“无极圈”来看,它来源唯一一个圆心点而产生的圆,分不出它的始点和终点。所以说,又是一个非常严密的无极圈。这就揭示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那么,宇宙的圆心点是什么呢?真是一个谜。但宇宙必然而且肯定有一个圆心点,如果没有圆心点,就失去向心力,万有引力和当今宇宙全息统一论均不成立。这与宇宙物质运动的有序性相矛盾,是不客观的。如此而言,太阳系的小分子--地球也不会存在46亿年,更没有万物之灵的人类存在。这就是宏观“太极图”对宇宙的表象认识。作下图解:
3.从微观上讲,如果把“太极图”中“无极圈”无限度地缩小,可以缩小到比原子还小的点--太极点。这就是无极圈中的“圆心点”,也是“太极图”中的圆心点。这个太极点,就是高度浓缩了的太极图。它和宇宙的关系,正如我们小宇宙的人,男女交合而受孕,精卵子结合之时便凝聚成一个太极点,而这个点包含着天地父母遗传的足以发育长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人的有限与无限生命的基因。所以说,这一新生命必然遵循阴抱阳,阳统阴的法则而相依并存。它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绝对浑沌期中的浑沌状态,可谓相对静止态。而又是处于绝对的动态中,因为混而为一的元气中,内在的真阴真阳合二为一,暂度密月,相对平衡。而内部的这一组互相矛盾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不在发展,则处于元极界。《元极密录》中指出:动归静兮静极动,阴阳精合太极中。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太极图”的“无极圈”内,以圆心点为核心存在着一个元极圈,亦可以说是元极宫,或者说是元极界。元者始也,初也,开头也。所以说“元极”的定义可谓阴阳未分、混而为一的元气。而此浑沌是有限度的,待到激化至极而走出“元极界”进入“皇极宫”。《元极密录》中说:“太极之精华乃皇极之元光也。”可见,皇极处于元极宫外而太极宫中,或者可以说,太极包含着皇极,皇极再现着元极,皇极是元极过度到太极的必然桥梁。因此,皇极宫中刚柔相济之静,静极阴阳相搏,搏极则转入太极界。《太极图说》有载: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矣。即是由一端向相反的一端转化,这就意味着阳极滋阴,阴极滋阳,由微而显,渐进演化,极始复返。“太极图”中央成“S”形曲线,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阴阳在时空或者说在宇宙中的运行,为互相消长,在时空上表现为阴阳交错分合,造成上下起伏的曲线。《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管子四时》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朱子曰:总天地万物之“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中有动,或则成为阳刚,或则成为阴柔,阳刚中潜伏着阴柔,阴柔中包藏着阳刚。这一阴一阳,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一组矛盾,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循环无穷。这充分证明“太极图”代表宇宙。它的阴阳说揭示宇宙两大部分构成,即属阴的物质宇宙和属阳的非物质宇宙。它们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互相转化,构成一个象地球或鸡蛋形态的围绕同心点而井然有序的螺旋式运转着的宇宙整体。所以说:“太极图”是对宇宙最尖端、最生动、最形象、最完美、最高超的图解。也是对“太极”一词的图解。
四、综论“太极”
1.“太极”顾名思义,有“过激”之意。宇宙成形成象,过而必化,化而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凝为气,气凝为精,精凝成形成象,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2.“字象人形一样推”。一人乃为“大”,大出五头现人形:五脏、五官、五星、五行,故:“太”寓五心。
3.“太”者始也,祖也。
4.“太”乃阴阳之所凝,盛极之为太阳也。“太”下基石乃一“、”--可谓宇宙浑沌元气高度凝聚方成“、”,其成形成象,居大之下,可谓男性生殖器-- “太阴”凝而成形成象也,故一“太”化二“太”,则“太阳”极化而成“太阴”。这就是阴(--)阳(-)符号由此推演出八卦。
5.先哲以博大的胸怀,把自身的立足点——地球看作一个“点”,而此点之外的宇宙究竟有多大,故在此“、”之上加一“大”字,一横一撇相交而为“十”,定数也。同时,两笔均可向外无限延伸,天地纵横无边也。而加一捺代表人,人乃天地精华之所凝,故为万物之灵。而人是由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所构成,依精、气、神而生存。人体生命可分为两个部分或两个层次:A、精血、皮毛、骨肉、经络、髓、神经、细胞等构成有形、有象的肉体生命。B、思想、感情、欲望、思维、意念以及先天三元混合而成的个性,则是无形无象无体积的精神体系。属无限生命,这是无限的。一捺充分体现了人“有限”的一端与“无限”一端。天、地、人三才全备构成一个“大”字,加在“点”上之为“太”。
6.“极”是极点极限,极之必化,必反。“极”之“动”也,揭示宇宙运动的规律。
7.“太”字一字四笔而生“六”,故“太极”一词阴阳分,三才备,四象足,五运行、六气生、八卦成,二十四节气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太极”一词,实在是我们民族先哲的伟大发明创造,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浩瀚辞海中,再没有任何一个词,能象“太极”那样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最生动、最形象、最深刻地揭示宇宙万象周而复始的生、化、返;合、分,合的回归规律;揭示合二为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揭示宇宙一生二、二生三的自然法则。“太极”所折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易经”的核心思想。
因此,勿容置疑,“‘太极’是我们民族先哲对宇宙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深刻认识的高度科学概括;是史前高度文明的结晶。‘太极图’是对这一科学概念最精密、最尖端、最高超的图解;是对宇宙理性思维的一个剖面缩影”。
搞清了“太极”的定义,我们自然就会洞悉易经的奥秘:
1.“太极”是真理的胎库;
2.“太极”包罗万象,万象之中皆有“阴阳”。这就是《易经》--《周易》科学理论奥秘的千年不解之谜。
3.宇宙不仅有圆心点,而且这一点必然是统帅宇宙若干大星系运转的同心点,这个同心点预言是由五颗星组成,余命之为“五心星座”。
4.宇宙永远处于“太极”状态,刚柔相济,阴阳相搏。
5.科学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归宿。
2013、4、1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