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翁弟子班招生通知
  • 1
当前位置:首页 > > 优秀论文优秀论文

汪精卫祖地考查录—易学专家徐晶亮

  癸巳夏,六月廿一戊子日,陈伟江来电,约梁女士及吾,去绍兴平水镇蔡家岙复汪兆铭祖坟,时值盛夏,二十多天的高温,灸得心烦意燥,楷伍去复坟,虽炽热烤身,也不失为雅兴。汪精卫在民国初期是叱咤风云人物,大汉奸、卖国贼的帽子总不那么光彩,然对吾来讲,更多的是有很多所以然要去印证,必竟从汪的级别来讲,也成立过一个政权,1940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194411

在日本名古屋病死。然汪兆铭父母汪椒和吴氏之坟在广东,无可贯穿汪兆铭之荣枯得失之查考,只就其在祖父之坟来个发端稽查而已,

在未言及祖地之前,把汪精卫世系给大家作个简要交待,汪氏后裔群多,吾只能直线概述,以下资料来自林子雄201282日上传。高祖汪伦秩——曾祖汪蚧(伦秩之第三子)——先祖汪云——父汪椒(汪云之第四子)——汪精卫(汪椒之四子)。

汪伦秩(1709一1769),字攸五,号幼湖。清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知江西新喻县,三十四年(1769)任广东长宁县知县,他是山阴汪氏家族中人粤最早者,卒于任。他的第三个儿子汪蚧(1756--1832)则是较早在粤游幕的汪氏族人。

汪蚧1756—1832),字明之。生平爱读史书,对《孙子》、《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书尤为熟悉。从年龄上看,汪蚧曾随父来粤,后在嘉庆、道光年间幕游皖、湘、赣、粤,先后为湖南巡抚阿林保(?一1805)、湖南按察使傅鼐(1758--1811)和两淮盐运使曾燠(1759--1839)的幕僚,道光初年(约1820--1832)入幕广东按察使司,卒于斯。其著作《史忆》一卷先后于清咸丰年间及1932年在广州出版。

汪云,字缦卿,号曼亭。敕授文林郎,生于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二月二十九日午时,卒于光绪二十四年甲辰十月二十日申时,年五十九岁。著有《枕上吟草》。生四子一女:珏、士林淑,幼时业师季才夫子之犹子也。由会稽县学生中式道光壬午科浙江举人,大挑二等选授处州府遂昌县学训导,履任二载,遽归道山,年五十有九……传载《遂昌县志》。

汪椒(1824—1897)字玉叔,省斋投奔当时在广东番禺任知县的汪某(汪大燮父),清同治、光绪年间,先后在广东东莞、三水、曲江、陆丰、英德等十多个县当幕客,较早时在东莞为张庆锻幕。《番禺县续志》有传,称其“客游四十年”,著有《省斋诗存》一卷。娶二妻,卢氏和吴氏 ,卢氏生一子三女,汪谱载:“淑俭卢氏宜人,生于道光十二年辛卯十一月二十九日酉时,卒于同治十年辛未正月十六日未时,年四十一岁。兆镛。”吴氏生三子三女,又载吴氏:“孝敬吴氏安人,生于咸丰三年癸丑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光绪二十二年年丙申三月二十六日辛时,年四十四岁,子三:兆锰、兆钧、兆铭,女三。安人性谨厚待婢仆宽而有制,女婢十余人,数十年不闻呵斥鞭扑之声,年长者即为择婿遣嫁以礼。常言临事如置器,必求安妥而后已,凡安必由于平,平无不安、及殁故,省翁哭之以诗。”

汪兆铭即汪精卫(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肩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瘤”病死。其夫人为陈壁君。汪兆铭是汪椒的填房吴氏所生,生汪兆铭那年汪椒已六十二岁。汪兆铭13岁母亲病逝,14岁时父亲病逝。从此汪兆铭就依靠比自己大22岁的大哥汪兆镛抚养。由于家境所迫,汪兆铭17岁就开始到私塾教书。

兆铭与陈璧君夫妇育有6名子女,除一名夭折外,其他5名为:

  长子汪文晋,1913年生于法国。

  长女汪文惺,1915年生于法国,现住纽约。

  次女汪文彬,1920年出生,在印尼当修女。

  三女汪文恂,1922年生于广州,2002年病故于香港

次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1946年以汉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月,缓刑五年。

录汪精卫照片和于夫人合照:

中国易经协会优秀论文

祖坟安葬情况:据汪谱,早期客死异乡之族人大都归葬山阴。如最早来粤的汪伦秩,其身后“有官款数百金,贫不能偿,家属不得归里。广州府知府某公慨然曰:汪令清官也。代偿之,乃扶柩归葬。”汪谱载;“清献青湖府君,族人称小翰林公,云庄公子,明授奉政大夫、江西提学佥事,公生于明弘治三年庚戌闰九月初一日午时,卒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丁禾六月初四日巳时,年五十八岁。葬石旗山蔡家燠。著有《青湖文集》”其后来粤游幕的汪翼(1800—1838)、汪士林(1811—1878)、汪士琅(1823—1885)等死后皆归葬山阴。清咸丰四年(1854),汪鼎死于广州,时值兵乱,归葬无期,只好埋葬在广州小北门外狮毯冈”。在汪氏家族中,汪鼎是第一个葬于广东的。以后汪氏族人在粤游幕并葬于广州的有汪士瑛(1835—1878)、汪士琛(1841—1883)、汪淑、汪腺、汪琛(1835--1893)、汪达元(1851—1906),以及汪兆铨和汪兆镛等。除广州外,汪献(1802--1851)、汪镇(1809--1857)、汪鹤龄(1834--1867)等皆是游幕粤东,死后葬于潮州府城东门外。汪精卫的曾祖父汪夫妇与祖父汪云夫妇的合墓,葬在钟堰下横溇坟墩前竖着二块墓碑,是汪精卫的曾祖父汪夫妇与祖父汪云夫妇的合墓,是平洋龙墓葬局,其墓已毁。

自汪云计起,始迁祖汪纯一为十六世祖,十七世汪椒,至汪兆铭已十八世。然在蔡家岙所葬祖坟在一起的有三坟并行,都是明朝之墓,中间的是明汪雲荘公墓,左手是明汪青湖公墓,右手的是明汪德墓,因在林子雄之资料未有录述,只有一句:汪谱载;“清献青湖府君,族人称小翰林公,云庄公子,明授奉政大夫、江西提学佥事,公生于明弘治三年庚戌闰九月初一日午时,卒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丁禾六月初四日巳时,年五十八岁。葬石旗山蔡家燠。然所述之资料也是拾遗之说,并非系统,然其前后所述皆有错误,余亦未能续汪伦秩以前之世系,故不能知现蔡家岙三坟是出於何公名下之支脉。从林之雄的资料来说,汪氏族谱20008月,朱秩如先生(朱执信之弟)后人捐赠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一批古籍,内有清稿本《汪氏族谱》一册,孙中山文献馆藏汪兆镛编撰《山阴汪氏谱》 (1947年汪敬德堂印行)之祖本。《汪氏族谱》,统称汪谱,以编撰者分,朱氏捐赠者简称士林本,孙中山文献馆藏者简称兆镛本,均属稿本,惟后者是稿本之影印本。以后或有缘见汪谱,或许尚可续蔡家岙祖坟一脉清源。
    然对于蔡家岙汪家祖坟来说是不可否定的了,只不过现无法理清续嗣,左边虽有民国二十年辛未绍兴县立有一碑,然字迹亦多不清,未拓印辩认,在民国二十三年甲戍重修此墓。余只能就此处祖坟的风水,加以阐述,以餐读者。

此处三墓碑如下:

易经优秀论文

中国易经协会

 汪家祖地,龙从会稽山由南向北一路奔腾而来,到头起亭台龙楼,左右旗鼓插天经绍兴平水镇里樵坞村,中出一脉跌断,束腰过峡,顿起星峰,开大帐,分二龙,一龙到中灶,一龙往池头井,中抽落脉,绵延里,跌落起伏,横开一帐,又跌断过峡,岗垅过峡,蛛丝穿线起花马山,作为青龙之护砂。花马山伏绵向北,束腰而起为石旗山,后有鬼脚相拖,石旗山回头出脉,向西南起伏二三里,入蔡家岙,其脉轻巧,出乳脉束气结咽,穴立寅山申向左水倒右,巳丙方来水,出戍亥方,玉带水绕於唇下。石旗山右侧重跌断,起高大之九缸山,横拦虎手,其内堂即平水镇,是裂谷开张,内结小盆地聚气之格。从龙入首跌落平洋,花马山和石旗山相环,成一眠犬地。穴场白虎砂是外来白虎,经会稽山茅圆岭穿帐过峡,秦望山脉北上右闪一脉入平水镇右,直达绍兴大禹陵,在香炉峰顿起星峰开帐,气势磅礴,向东闪落,委宛山和九缸山水口捍门,卫护有情。此地罗城四周环顾,格局奇特,是真龙跌断过峡后,起迎砂之辅星结地,点穴奇巧,避重就轻,张山食水,其朝山为秦望山,宝盖高大秀朝,在穴场看,四神八将皆起,可惜乐山虽秀而低小,左右两肩寒风吹穴,实为欠缺之极,然亦不失佳地,初三代虽无大贵,然至龙上应山必至七八代方可大贵。是此来看,汪兆铭来根极深,祖地兆端可言矣。

附截图以明其地:

来龙入首,乐山虽秀而低小,白虎砂高峙,左右两肩寒风吹穴,实为欠缺之极。如图:

易经协会

龙从东南剥换,卸落平洋,石旗山回首,和花马山相就,结一眠犬地。如图:

中国易经协会

   东、西化山龙脱卸,雄伟秀丽,作青龙之护砂。如图:

 虎砂秀耸,香炉峰委宛山围护甚严。如图:

易经协会论文

  前朝秦望山高大秀耸,形如宝盖。如图:

中国易经风水协会

下手九缸山横拦,和对面委宛山对峙,水口捍门甚严。如图:

水口正面望去如图:

 

 

 

 

 

  癸巳年六月十六日无相录於湄池

本文由易学专家徐晶亮提供

中国易经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