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运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解决生活中的棘手问题》的论文,在2001年12月新加坡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易经研讨会上交流,得到与会者的认可与好评。显然,只说五行是很不够的。自古以来,言五行必说阴阳,说阴阳必言五行。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先哲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并不亚于“四大发明”。
在实际运用中,阴阳与五行是相互联系互不分割的。阴阳中包含五行,五行之中又分阴阳。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如,人可以分阴阳,男为阳,女为阴;但每个男阳或女阴中又有五行。而此五行之中又分阴阳,即男阳中有阴,女阴中有阳,阴阳五行的结合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亦可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决我们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关于阴阳学知识的运用,如在对疾病辩证施治方面,对人生命运如四柱、风水、八卦等易术预测方面,前人、世人的著述很多,已民用工业大的贡献;但阴阳学的哲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相对少些。所以,本文就此问题试作探计,想来是有益的。
一、没有阴阳就没有世界
——阴阳普遍性的应用
《易大传》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就是道理,就是规律。中国先哲对世界的认识是从阴阳开始的。它是一种哲学概念,用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动态平衡势力。-阴阳是对宇宙间互相联系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代表两个相对立的事物,又代表同一事物所具有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
就是说,阴阳是一对矛盾。而矛盾具有普遍性,故阴阳亦有普遍性。我们完全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去说明理解阴阳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什么呢?曰:“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慌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阴阳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是一样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着阴阳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事物的生命,推动一事物的发展。我们知道“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而我们的先哲则认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阴阳的,没有阴阳就没有世界。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包含着阴阳。阴阳在物体和过程本身中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阴阳一停止,生命亦停止。
这便是阴阳普遍性的重要意义;这便是我们在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的时候都必须坚持的观点。只有用这观点为指导,才能对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出正确而科学的分析,才能清醒地认识昨天和今天,并推而知道明天。这就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今世界突发事件不断,又常听人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怎么面对呢?笔者认为只要懂得阴阳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你便会有清醒的头脑,有应变的能力,有好的正常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纾;去留无意,任庭前花开花落”。这即叫做“顺其自然”、“万事随缘”,又或叫阿Q的“精神胜利法”,前者清醒,知其可为而不为,后者糊涂,不知其可为而不为。而两者的实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想得开”,遇到麻烦事、痛苦事绝不会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更不会上吊或跳海。阿Q的作者鲁迅是清醒的,他之所以塑造出一个糊涂的阿Q,我想主要原因是“顺其自然”是比较抽象的哲学概念,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则是具体可感的,通过阿Q这个活生生的文学形象表现出来,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
二、看精彩的拳击比赛
——阴阳相互对立的应用
阴阳学说认为: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阴阳两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互相对抗、互相斗争。任何事物相互对立的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起着制约作用。“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有斗争才会有胜负。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不是平平静静,各不相干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相互排斥,互相斗争着的。只有这种不断的排斥、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体育比赛是最好的例子。
看精彩的拳击比赛可以悟出许多人生的哲理,所以在众多的体育比赛项目中笔者尤喜欢看拳击比赛:每周日中央体育台播放的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的节目从不放过。有人说“残酷”,不愿看。其实,不看拳击的人未必就善良,看拳击的人未必就不善良。人家打得如此激烈,如此难分难解若没人看,不但是拳击者的悲哀,也正好说明不愿看者的未必善良。因为拳击者双方比赛的目的是要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英雄气根,是人的心理需要中的成就需要与生理需要驱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人看,比赛便失去了意义,比赛者不但无法展示自己的英勇,甚至生活也会成问题——他们以拳击为生,无人看无收入,靠什么生活?幸好,世人还是偏见者少,喜看者众。是近有消息说泰森与刘易斯的比赛收入将超过一亿五千万美元,此收入将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发展打了支强心针。这便是比赛者对社会的贡献。而比赛者本人的收入是一千五百万美元。一场比赛的收入是一千五百万美元,还有什么经营比这更高收入的吗?这才真叫名利双收啊。
正因为此,才会吸引这么多的拳击爱好者,才会有这么多的拳迷,才会使这项运动得到不断的发展。任何体育项目的比赛均是如此。
比赛,就是对抗,就是斗争。就是阴阳的互相对立。阴阳互相对立表现在人的心理需要上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你的需要与他的需要的关系存在着矛盾性;二是你的需要本身存在着阻碍与促进的矛盾性。
上述拳击比赛的事例,从心理需要分析,两个人的对抗源自各自都想实现成就需要,由于两个人需要追求的共同性,而导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共同的需要追求,是追求者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这是必然的、合理的,是好事。拳击者激烈甚至是惨烈的博斗,同时成就了各自的功名。他们在相互搏斗中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需要。
这阴阳对立的原理在生活中还可以帮助我们定好目标,选准赶超对象,有利于激发我们更快的进步。因为这“目标”、“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既不能高不可攀,力不从心,也不能要求太低,无须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就能超过的“对象”是毫无意义的。例如:U原子荧光者找一个无名之辈挑战,即使胜了也无意义。拳击者的目标就是拳王,先是苦练,然后比赛,经过许多的失败许多的成功,因而一步步向拳王靠近,终于一天向拳王挑战。创业者的道路,大概也者是这样的。
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阴阳相互依存的应用
阴阳不仅仅相互斗争,而且相互依存。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相互依存的问题,亦即是“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之一。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有两种情形,其中一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的问题,就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阴阳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对阴阳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的条件,一切阴阳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阴阳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地存在。例如:I同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没有所谓祸;没有顺利,也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
《类经图翼,阴阳体象》中说:“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如果阴阳双方失去了互相存在的条件,也就在不能再生化和滋长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可以理解到阴阳相互依存的重要意义。可惜,在我们日常衙有许多人并不理解它的重要意义,因此不珍惜,更不会去爱护。例如,有许多夫妻不和,有许多夫妻离婚,原因是什么呢?用阴阳学说中阴阳互相依存的原理去分析,原因之一就是夫妻各自没有意识到彼此必须互相依存,没有了其中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就是说若夫妻一方只强调自己,只要对方迁就自己,自己不迁就对方,这最终就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的不存在。如果在“不和”的时候就能认识到“依存”的重要,各让一步,也许就能海阔天空,重归于好。如果彼此坚持“全是你的错”,“不和”便必然发展到更为危险的地步。
就人的心理需要而言,如果没有别人的需要,你的需要也就没有意义。男女之情也一样,如果对方不喜欢你,你就无须强求,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对则无徒。至对至清从阴阳角度说,都是“孤阴”、“孤阳”现象,不能产生生化作用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体现了阴阳相互依存的哲理。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生活在集体之中,集体利益就是我的利益,我的利益就是集体的利益。对于一个渴望尊重的人,他的事业他的努力总是和他所属的国家、民族、家族或者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的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需要,于是也为别人提供了需要实现的机会和可能。
四、克制冲动和欲望
——阴阳相互消长的应用
阴阳消长是说明阴阳双方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或者阴消阳长,或者阳消阴长。阴阳的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进化中。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阴阳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的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状态的时候,它只是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这就叫量变过程,亦是阴阳的消长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亦是阴阳消长过程的反映。
阴阳消长的过程还表现在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上。我们认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曾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矛盾在长过程中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在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激化了,有些是暂时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就是说在阶段内的变化主要指的是数量多少、数量增减的变化,并非性质的根本变化,即是量变非质变。所以此事物发慌过程的阶段性该属阴阳消长的问题。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阴阳的不调问题。
就人的心理需要而言,阴阳的相互消长即表现在:当一个人为了实现某种需要时,他总要牺牲别的需要,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有得有失”的问题。你要得到这方面的满足,就必须付出另一方面的需要。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我们清楚这一点就能尽量不去做极端的选择。头脑冷静的人牢记这一点,就会从容地处理自己的选择,克制自己被诱惑起来的冲动和欲望。
五、相信明天会更好
——阴阳相互转化的应用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形:“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和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也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的问题。阴阳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如上述阴阳的互相消长是量变,而阴阳的转化则是质变。消长是转化的前提条件,转化是消长的必然结果,量变最终要导致质变,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谓动极生静,静极生动;穷则思变,苦尽甘来,等等,就是这个意思。
转化是要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阴阳就不会转化,所以这条件非常重要,必须认真研究条件的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决定起转化作用的是什么?决定起转化作用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研究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中去思考,即可从研究主要的阴阳和主要的阴阳方面中去寻找答案。
我们知道,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对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也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矜持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阴阳也一样,有主要的阴阳和主要的阴阳方面。我们懂得了这点,抓住了主要的阴阳和主要的阴阳方面,就能更有效地做好促进阴阳转化的工作。
什么是阴阳转化的条件呢?
就是前述的阴阳量变过程,或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序或量变过程的阶段性结束了,阴阳转化的重要依据即具备了,便产生了质变,或叫飞跃,即完成了阴阳的转化。
就人的需要而论,如果没有阴阳变化,就不会有需要的满足和不满足。一种需要在现实中不会一下子奏效的,它经过阴阳消长的量变,使需要逐渐积累,逐渐实现,最后达到满足即实现了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
阴阳的相互转化,即质变。人的任何努力几乎部是为了争取实现质变。但这质变的可能结果,或者是好的结果,或者是、坏的结果,人们并不希望坏的结果,总是希望好的结果。相信明天会更好。
六、合作愉快、温馨祥和
——阴阳相互平衡的应用
阴阳学说十分强调阴阳平衡认为这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阴阳失调,治病就是千方百计让阴阳平衡。就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这是说明人体正常的活动是阴阳和谐的集中表现,而阴阳失调就会神病、形病。
记得2001年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易经研讨会上,一位研究易理治病的学者强调阴阳平衡的问题认为平衡才属正常、健康。但接着一位学者的发言则给予“纠正”,认为客观事实是阴阳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时候远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要多得多,而此不平衡仍属于正常、健康。
看似相反的结论,到底谁是谁非?笔者认为各说均是真理,只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阴阳而得出不同的结论罢了。
前一位学者的论点是多数人都认同的。后一位学者的论点新颖,不能说这相对的、暂时的才正常健康而绝对的、长期的就不正常不健康若此论,岂不是人类常处在不正常不健康之中?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笔者认为这后一位学者的观点无可非议。
这又涉及到对“平衡概念的理解问题。
笔者认为“平衡的概念不能只是从数量上去分析:认为数量等同或相当才叫“平衡”:还要从质量上去分析,有的质量好,可以以一顶十,这时表面看数量有差别,但却是“平衡”的。
笔者还认为“平衡不单是阴阳数量、强弱的标志同时也是阴阳变化的一种过程、方法和手段,更是阴阳变化的最终目的。例如:当人们遇到复杂棘手的关系要处理、须摆平的时候说:”要认真做好平衡工作。”这句话即包含了过程、方法和手段以及目的等内涵。
“平衡”的内容如此丰富,真要高呼“平衡”万岁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总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多于不平衡整个宇宙亦是处于阴阳的相对平衡之中,否则地球、月亮、太阳就不会按其轨迹运转。整个世界亦是处于阴阳的相对平衡之中,否则也便是一个“病猫”!
对人的心理需要来说,具有不同需要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的需要也存在着相对平衡的关系。不平衡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竞争,甚至反对;而平衡则是个人与个人的和平相处和亲近。大家熟悉的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就是如此:最先他们是竞争、反对、是不平衡;最后廉颇觉悟与蔺相如和平相处和亲近变为平衡了。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常有类似的情况但愿最终都能象廉颇、蔺相如那样:合作愉快、温馨祥和。
平衡是需要的基本满足,不是永久的满足是矛盾和冲突袭击的基本解决。《易经》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就是要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需要的平和,克服不利因素,减少不必要的阻力,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即最终达到相对的平衡。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
有人说:“世界基本处在平衡状态之中,我们欢呼平衡万岁!”
有人说:“地上本有路,有路才有人行。”
请教诸君:您同意哪一说?为什么?
以上四个“有人说”,第一、二个“有人说”看似是一对矛盾;第三、四个“有人说”看似又是一对矛盾。而笔者认为,它们并不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真理。第三个“有人说”,大家知道是文豪鲁迅先生说的,是小说《故乡》结束语中的话。而第四个“有人说”则是文豪巴金先生说的,是小说《家》中的辩语。第一个“有人说“是毛泽东说的,第二个”有人说“是青莲路人说的。第一、二个”有人说“与第三、四个”有人说“,正好是个类比:以此说明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真理。